微信关注韩正斌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已有212人关注
慢性肾衰竭怎么诊断
2021-01-24 88人阅读

韩正斌
肾内科
主治医师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概括起来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点,患者存在肾功能衰竭,第二点,患者不是急性肾衰竭而是慢性肾衰竭。下面我们将详细的介绍一下。
首先说肾功能衰竭的诊断。在临床上我们诊断肾功能衰竭主要是看肌酐,如果肌酐超过了110微摩尔/升,这时候我们考虑存在肾功能衰竭。当然,更准确的还得依据于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主要是指每分钟滤过的水分的多少,一般以毫升/分钟为标准。正常的肾小球滤过率在80~120之间,我们粗略的可以认为在100左右。如果低于90的话,我们就考虑存在肾功能衰竭。对于肾小球滤过率的评估,我们主要是应用双肾ect。
其次就是确诊不是急性肾衰而是慢性肾衰。诊断慢性肾衰竭可以依据于病史,如果患者发现肾功能异常已经达到三个月以上,那么这种情况就可以确诊是慢性肾衰竭。但是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很难做到,因为很多病人都没有详细的查体资料,一年以上的资料都很难见到,更不用说三个月以上的。那么这时候就需要寻找别的诊断方法。而临床上最常用应用的就是测量双肾的大小。如果是急性肾功能衰竭,那么双肾大小是正常的或者是偏大,长径在9厘米以上;如果是慢性肾衰竭,那么双肾的长径在9厘米以下。另外就是依据于有无贫血。如果患者是慢性肾衰竭,多数情况下是伴有贫血的。从肾的大小和有没有贫血来判断急性肾衰还是慢性肾衰,相对来说是比较可靠的。
快速问医生
一对一咨询。每日限量200个,今日还剩余12个。(每人仅限一次)
相关推荐
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
目前我们已经摒弃了慢性肾衰竭的这种说法,而是代替为慢性肾脏病,它是指肾脏结构或者是功能异常超过三个月,并对患者的健康有所影响。这个诊断标准主要包括:
第一、出现肾脏损害的标志超过三个月,这些标志包括尿白蛋白排泄率大于等于三十毫克每小时,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超过三十毫克每克;
第二、尿沉渣异常;
第三、有肾小管病变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和其他异常;
第四、肾脏的病理异常;
第五、影像学检查出肾脏结构异常,有肾积水有梗阻,肾结石,或者是多囊肾;
第六、有肾移植病史的患者。
第二条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准包括,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也就是GFR小于六十毫升超过三个月。我前面说的一个是功能性的诊断,也就是有肾损伤的标志,或者是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这两条标准符合一条,超过三个月就诊断为慢性肾脏病患者CKD5期,也就是肾小球滤过率小于十五毫升的,这部分患者我们称为慢性肾衰竭,也就是这些患者的肾功能不能满足我们日常的代谢的需求,导致代谢产物和毒素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当CKD进展到慢性肾脏病5期,也就称为终末期肾脏病,也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尿毒症期。

三甲
郑寅
肾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话题
慢性肾衰竭常见护理诊断
慢性肾衰竭的护理诊断可有肉眼血尿、尿中泡沫增多、血压升高、夜尿增多等等症状。
慢性肾衰竭是慢性肾脏病发展到后期所导致的一种情况,慢性肾脏病本身就是早期的症状不突出,有些病人可以出现肉眼血尿、尿中泡沫增多、血压升高、夜尿增多的现象,大多数的病人其实是没有任何症状的,由于肾脏有着非常强大的代谢功能。有很多病人在慢性肾功能的早期是没有症状的,随着疾病的发展,肾功能越来越差,这个时候一般有些病人就是开始逐渐的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但是很多病人即使进入的慢性肾脏病的中末期,也是没有明显的症状的,所以一般都是需要多注意休息,不要熬夜,不要喝酒。
三甲
余敏锋
肾内科
主治医师
九江市中医医院
话题
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
目前我们已经摒弃了慢性肾衰竭的这种说法,而是代替为慢性肾脏病,它是指肾脏结构或者是功能异常超过三个月,并对患者的健康有所影响。这个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第一、出现肾脏损害的标志超过三个月,这些标志包括尿白蛋白排泄率大于等于三十毫克每小时,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超过三十毫克每克;第二、尿沉渣异常,第三、有肾小管病变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和其他异常,第四、肾脏的病理异常,第五、影像学检查出肾脏结构异常,有肾积水有梗阻,肾结石,或者是多囊肾,第六、有肾移植病史的患者。第二条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准包括,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也就是GFR小于六十毫升 超过三个月。那么我前面说的一个是功能性的诊断,也就是有肾损伤的标志,或者是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这两条标准符合一条,超过三个月就诊断为慢性肾脏病。患者CKD5期,也就是肾小球滤过率小于十五毫升的,这部分患者我们称为慢性肾衰竭,也就是这些患者的肾功能不能满足我们日常的代谢的需求,导致代谢产物和毒素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当CKD进展到慢性肾脏病5期,也就称为终末期肾脏病,也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尿毒症期。
三甲
徐德宇
肾内科
副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话题
慢性肾衰竭需要与什么鉴别
慢性肾衰竭是指病史大于三个月的,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肾脏结构,或者是功能障碍,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体内代谢毒素升高。慢性肾衰竭一般通过临床症状及病史演变,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临床不难诊断。但有时对于病史不详的患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首先是慢性肾衰竭与急性肾衰竭的鉴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作出鉴别诊断。一是病史。急性肾衰竭,是指在数小时或者是数日内发生的,肾脏功能异常。诊断标准一般是指48小时内血肌酐升高,大于26.4微摩尔每升,或者是较基础值升高50%,或者是尿量小于0.5毫升每千克每小时,超过6个小时。急性肾衰竭的持续时间一般小于三个月。二是并发症。急性肾衰竭并发症,发生比较急,比较凶险。短期内即可出现高钾血症,急性心功能衰竭,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甚至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慢性肾衰竭大多是在中后期,缓慢出现上述并发症。三是辅助检查。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发生率几乎为100%。急性肾衰竭时肾性贫血发病率较低。彩超观察肾脏大小,也有助于两者的鉴别。急性肾衰竭,肾脏大小是正常的。慢性肾衰竭可出现肾脏的萎缩。其次慢性肾衰竭与肾前性氮质血症的鉴别。心衰肝肾综合征脱水等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容易出现肾前性氮质血症。需要和慢性肾衰竭相鉴别。或者在补足有效血容量之后,氮质血症可以恢复正常。再其次是与慢性肾衰基础上并发的急性肾衰相鉴别。慢性肾衰竭患者短期内出现肾功能的恶化,临床一般称为慢性肾衰急性加重,需要注意鉴别,并排除导致“慢加急”的诱因,有效控制延缓肾功能进展。
三甲
王礼清
肾内科
主治医师
济南市中医医院
话题
慢性肾衰竭怎么造成的
慢性肾脏病进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不可逆的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和毒素储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称为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包括,一,各种慢性肾脏病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血管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结缔组织性疾病肾损害、副蛋白血症肾损害、感染性疾病肾损害以及先天性和遗传性肾脏疾病等。二,急性肾损伤后肾功能不能恢复的患者。在我国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与iga肾病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多见,其次为糖尿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狼疮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以及多囊肾等。但是,近年来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的发病率也有明显的升高。
三甲
刘红娇
肾内科
副主任医师
铁岭市中心医院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