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微信关注沈世凯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急性心梗静脉溶栓的最佳时机

2021-01-24 187人阅读
头像 三甲
沈世凯
心脏与血管外科
主治医师
辽宁省人民医院

       急性心梗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心脏急症,一旦患者急性心梗发作,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心脏骤停猝死等严重后果。突发急性心梗的原因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冠状动脉血流的急性中断,造成心肌的缺血缺氧,进一步造成心肌坏死。因此,尽快解除堵塞原因,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是治疗急性心梗的关键。

       目前对于急性心梗,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为介入手术开通。除此之外,尽快的溶栓治疗对于某些患者也能达到支架植入的效果。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理论上来说溶栓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国际指南推荐,在发病3小时之内的有效溶栓治疗,其效果与急诊支架手术的疗效相当。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栓治疗的获益将逐渐变少,风险将逐渐增大。发病3-6小时之内的患者,尚可考虑进行溶栓治疗,但需要系统规范的评估获益和风险。一旦发病超过12小时,此时溶栓治疗的获益要远小于风险,此时坏死的心肌细胞已经完全坏死,继续溶栓反而会增加出血风险。因此,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根据发病时间,最好立即溶栓,溶栓越早,越争分夺秒,患者获益越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急性心梗的患者迅速就医,及时快速的诊断能够为及时溶栓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当然溶栓病人也必须要进行风险的评估,严格的把握适应症,减少出血的发生。

快速问医生
一对一咨询。每日限量200个,今日还剩余73个。(每人仅限一次)
去提问
相关推荐
急性心梗溶栓指征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指征主要有持续性,缺血性胸痛症状,发作持续时间大于30分钟以上,含服硝酸甘油症状缓解不明显版大汗淋漓。心电图提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持续性弓背向上抬高,发病时间小于12小时,年龄小于75岁。ST段显著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如果年龄超过75岁以上或ST段抬高发病时间超过12小时,在24小时以内均可以考虑溶栓。
头像
三甲
蒋红双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话题
急性心梗溶栓治疗的依据
首先是患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且发病在12小时之内,最长时间不能超过24个小时。另外,患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同时,并不合并有其他方面的疾病,比如说不能有脑梗死,不能有脑出血,不能有外伤出血,不能有近期的手术,不能有肿瘤等一些疾病。另外,患者的血压应该维持在一百六一百以下。第四,患者既往曾经没有用过链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如果符合上面这些条件,就可以进行溶栓治疗的。 在溶栓治疗的过程当中,患者有可能在溶栓的时候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也就是出现心脏方面的一些症状,患者很多时候会出现一些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等等,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溶栓过程当中,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动态变化,根据出现的各种不同症状进行积极的处理。
头像
三甲
李金梁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第六医院
话题
急性心梗溶栓治疗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一般应该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争分夺秒,尽量缩短患者入院到开始溶栓的时间,目的就是让栓塞的血管得到早期,充分,持续的畅通。一般来说,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引起阻塞是急性心梗的原因。因此,冠脉阻塞后最初几个小时如果能够或者再通,就可以挽救缺血的心肌。简单的说,就是使用溶栓剂从静脉或者冠状动脉内注入,以溶解冠脉中的血栓,从而使栓塞的部分再通。对于符合条件可以溶栓的患者,首先溶栓前需要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凝血6项等血液指标检查。然后口服阿司匹林300mg,然后使用尿激酶,或者链激酶或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滴入进行溶栓,具体方法就不在说了。在溶栓过程中,第一需要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询问患者胸痛有无减轻以及减轻的程度,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咳痰、呕吐物或者尿中有没有出血的情况。第二需要每半个小时复查一次心电图,有条件的话需要做18导联心电图,心电图各个导联电极的位置应严格固定,然后观察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来判断溶栓的效果。第三如果使用肝素的患者需要监测凝血时间。第四,需要定时(发病后6.8.10.12.16.20小时)复查心肌酶相关指标。然后通过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或者动脉造影来观察和判断溶栓的情况,在针对性治疗。
头像
三甲
丁帅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开封市人民医院
话题
急性心梗溶栓治疗的依据
首先是患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且发病在12小时之内,最长时间不能超过24个小时。另外患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同时,并不合并有其他方面的疾病,比如说不能有脑梗死、不能有脑出血、不能有外伤出血、不能有近期的手术、不能有肿瘤等一些疾病。另外患者的血压应该维持在160/100以下。第四,患者既往曾经没有用过链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如果符合上面这些条件,就可以进行溶栓治疗的。 在溶栓治疗的过程当中,患者有可能在溶栓的时候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也就是出现心脏方面的一些症状,患者很多时候会出现一些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等等,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溶栓过程当中,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动态变化,根据出现的各种不同症状进行积极的处理。
头像
三甲
黄智伟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话题
急性心梗溶栓指征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指征,主要有持续性、缺血性胸痛症状,发作持续时间大于30分钟以上,含服硝酸甘油症状缓解不明显,伴大汗淋漓。 心电图提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持续性弓背向上抬高,发病时间小于12小时,年龄小于75岁。ST段显著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如果年龄超过75岁以上或ST段抬高发病时间超过12小时,在24小时以内,均可以考虑溶栓。
头像
三甲
刘琦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话题
下肢静脉血栓溶栓
下肢静脉血栓溶栓是下肢静脉血栓的一个常用的手段,最基础是需要抗凝,下肢静脉首先是需要造影观察血栓的情况,以及部位,要给予脓栓进行处理,还要定期复查血常规跟凝血,判断是否能够继续溶栓的问题,在溶栓的时候需要注意在腔静脉放入过滤网,也就是氯气,因为这个可以抵挡下肢静脉血栓回流到肺动脉,引起肺动脉栓塞,就会出现生命危险。 那么,如果经过溶栓的一段治疗,查血也还可以的情况之下,那么就要通过复查的情况来根据情况是否继续溶栓处理,如果缓解了,则需要在狭窄的静脉给予支架,进行治疗以后才能够达到缓解,一般下肢静脉的这一侧血栓的都会比健侧要稍微大一些,问题不会太大,还需要通过平常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劳累、熬夜、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情绪要控制体重,适当的抬高下肢20度到30度,不要久站久坐。
头像
三甲
陈强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
话题
静脉溶栓治疗风险大吗
静脉溶栓治疗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溶栓最常见的风险是溶栓后出血,出血可以导致病人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可以导致脑疝发生,导致病人死亡。 还可有其它部位的出血。溶栓可以导致小的栓子脱落,病人再次发生其他部位的梗死。溶栓治疗一定要遵从溶栓的禁忌症,如果病人既往有颅内出血的病史是不建议给予溶栓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也不建议进行溶栓治疗,病人有颅内肿瘤或者动静脉畸形。既往脑梗死,脑栓塞,也不能给予溶栓治疗,以免发生溶栓后出血的风险。溶栓时要给予病人静脉应用尿激酶或者阿替普酶定点,部分病人溶栓成功后功能恢复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头像
三甲
余小妹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唐山市第二医院
话题
下肢静脉血栓溶栓药物有哪些
下肢静脉血栓所用到的溶栓药物主要有尿激酶、阿替普酶,以及一些降低纤药物包括,纤溶酶这类药物。 这些溶栓药物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先查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D-二聚体等指标。只有根据这些指标都正常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否则将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出血反应。血常规中,要重点关注血小板的情况。血小板过低。不能使用这些溶栓药物,而凝血功能里要注意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如果显维蛋白原含量很低的话,应用这类药物时,患者出血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查D-二聚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评估用药效果。一般在应用溶栓药物以后,D-二聚体将会有一个明显的上升过程。从而判断用应用这些药物是有效的。
头像
三甲
刘子腾
心脏与血管外科
主治医师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话题
目前静脉溶栓药有哪几种
目前,静脉溶栓药有以下几种:链激酶、尿激酶、阿尼普酶、葡激酶、阿替普酶、瑞替普酶。 链激酶是第一代天然溶栓药,主要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静脉注射治疗动静脉内新鲜血栓形成和栓塞,如急性肺栓塞和深部静脉血栓,冠脉注射可使堵塞的冠脉再通,恢复血流灌注,用于心肌梗死的早期治疗。禁用于出血性疾病、新近创伤、消化道溃疡、伤口愈合中及严重高血压患者,因具有抗原性链激酶可致皮疹、药热等过敏反应。尿激酶适应症和禁忌症与链激酶相同,尿激酶没有抗原性,不引起过敏反应,可用于对链激酶过敏者。阿尼普酶是第二代溶栓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可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率,亦可用于其它血栓性疾病。葡激酶临床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等血栓性疾病,疗效强于链激酶,不良反应与链激酶相似,出血少,但免疫原性比链激酶强。阿替普酶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和脑栓塞,使阻塞的血管再通率比链激酶高且不良反应小,是较好的第二代溶栓药。瑞替普酶是第三代溶栓药,溶栓的疗效高、生效快、耐受性好,给药方便,不需要按体重调整剂量,临床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有出血,血小板减少症,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头像
三甲
刘晓斌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
宁德市闽东医院
话题
脑梗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区别
目前治疗急性期脑梗是最有效的办法是溶栓,包括动脉溶栓或静脉溶栓。 它们的区别是,动脉溶栓因其基础设备的限制和溶栓条件条件没有统一标准,不可能在国内经营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但动脉溶栓能够早期的开通血管,恢复血流,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早期疗效优于静脉溶栓。但静脉溶栓虽说局部药物浓度低,血管开通率低于动脉溶栓,但全身的静脉溶栓能够使尿激酶持续激活纤溶酶,降低纤维蛋白原,使机体处于低凝状态,改善了侧枝循环,促进梗阻后再灌注,并且静脉溶栓简单易行,相对有效安全,患者更容易接受。
头像
三甲
刘政博
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
周口市中心医院
话题
头像
沈世凯
心脏与血管外科
主治医师
已认证
辽宁省人民医院
向TA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