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董增胜医生方便随时提问
已有394人关注
荨麻疹中医叫什么
2021-02-05 45人阅读

董增胜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
日照市中医医院
语音内容:
荨麻疹在中医中属于”隐疹“的范畴,对于荨麻疹的治疗,西医主要使用抗过敏的药物以及激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中医治疗荨麻疹也有一定的效果的,可以同时配合使用,具体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辩证论治,对症的使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比如使用玉屏风散加减,以及配合穴位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临床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的。对于荨麻疹的患者饮食需要注意,对于海产品,以及蚕蛹等蛋白类的食物,需要注意尽量的不要吃。
快速问医生
一对一咨询。每日限量200个,今日还剩余94个。(每人仅限一次)
相关推荐
荨麻疹中医叫什么
荨麻疹在中医中属于”隐疹“的范畴,对于荨麻疹的治疗,西医主要使用抗过敏的药物以及激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中医治疗荨麻疹也有一定的效果的,可以同时配合使用,具体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辩证论治,对症的使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比如使用玉屏风散加减,以及配合穴位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临床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的。对于荨麻疹的患者饮食需要注意,对于海产品,以及蚕蛹等蛋白类的食物,需要注意尽量的不要吃。

三甲
曹玺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语音
中医如何诊治荨麻疹
荨麻疹是常见的皮肤性疾病,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它的特点是来的快、去的也快,但容易发作。西医多采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钙剂等治疗,那么中医又是怎么诊断这个病及怎么治疗它的呢? 荨麻疹多属于中医“瘾疹”范畴。中医是怎么诊断这个病呢?主要是根据它的发病特点。中医叫它瘾疹,有个“瘾”字,所以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隐时现,来的快,去的也快,一般不超过24小时,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就好像风一样。另外,它皮肤的特点叫风团状,就是起了一块一块的疙瘩,可以红色,也可以是白色。 说完了诊断,再来说说治疗。中医治疗荨麻疹主要有中药内服、外洗、针灸、放血等。中药内服方面,常见的有三个病证:风寒束表,风热束表,血虚风噪。对应可以服用的药方是:桂枝汤,消风散,当归饮子。外洗方面,可以用香樟木、蚕砂各30—60g,煎水外洗。也可以用炉甘石洗剂外搽。针灸根据部位不同选择穴位不同,上半身比较多的,针灸曲池、内关等穴位;下半身比较多的,针灸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全身都有的,针灸风市、风池、大肠俞等穴位。最后放血方面,可以在双耳尖、双中指尖、双足趾尖等部位用三菱针针刺,然后挤出少量血液。 综上所述,荨麻疹属中医“瘾疹”范畴,中医是根据其发病特点来诊断的。在治疗方面,中医方法多多,还会根据病情辨证施治。荨麻疹容易反复,所以最好是坚持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周伟基
中医内科
医师
佛山高明铁岗社区卫生服务站
语音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方法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属于中医“瘾疹”的范围,它本身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许多疾病的症状之一,临床表现为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伴有瘙痒和烧灼感。其病因复杂,有些不易查明。根据其病程,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前者在短时间内可痊愈,后者则反复发作达数月以上。接下来重点说一下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方法。慢性荨麻疹根据临床症状,舌脉分为以下几型:阴血不足型,由血虚感受风邪引起,表现为风团,瘙痒,面色不华,月经量少,头晕健忘,心悸乏力,舌淡,脉细,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治疗以滋阴养血,疏散风邪为主,治以四物汤加减。营卫不和证,表现为风团,瘙痒,汗出恶风,时寒时热,苔薄白,脉缓,多见于青壮年人,治以调和营卫为主,药用桂枝汤加减。肺脾两虚型,由肺脾虚弱,感受外邪引起,表现为风团,瘙痒,久咳不愈,痰多稀白,声低懒言,气短乏力,动则尤甚,面色白,纳呆,腹胀,便溏,甚则面浮肢肿,舌淡苔白,脉细。治以补益脾肺,疏散外风,药用玉屏风散和多皮饮加减。慢性荨麻疹临床上也不只以上几型,有的还兼见其他症状,但不管那型都属于体质虚弱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赵琴兰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方山县人民医院
语音
荨麻疹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1中草药治疗 对于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的治疗,目前采用益气养血、祛
风止痒及祛风固表、调和营卫治法者最为多见。慢性荨麻疹多由病久气血耗伤,或平素体弱、气血不足所致,因血虚生风、气虚卫外不固,营卫不和,风邪乘虚侵袭,风气相搏于肌肤之间而发疹。故在治疗中除祛风以外,重视养血、益气、固表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2中成药治疗
防风通圣丸具有解表通里、疏风清热之功效。用法:每次6g,每日3次。 蛤蚧大补丸具有补血益气,健脾暖胃,祛风湿,壮筋骨之功效。能有效地治疗荨麻疹每次5丸,每日2次,连服2周。 血府逐瘀口服液具有活血、行瘀、理气、止痛的功效。10ml/次,3次/天。乌鸡白凤丸具有补气养血;调经止带之功效。每次1丸,每日2次。 雷公藤片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毒的功效。每次一片,每日3次。大活络丹大活络丹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寒、解痉止痛的功效,每次2丸,每日3次。 3针灸疗法 体针:取穴:曲池、合谷、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百虫窝、阳
陵泉、风池、大椎。每次选2-3对,每日针刺1次,10 d为1个疗程 4穴位注射 转移因子治疗,取穴为血海、曲池;均双侧。 自血疗法:主穴:合谷、曲池、足三里、血海;均双;配穴:大椎、三阴交。每次选2个主穴加1个配穴;每穴注入自血1.5 ml。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
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功能;曲池穴注射;每穴2-3ml;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5穴位埋植
穴位埋鬃治疗 取穴:风寒型取足三里、肾俞(均双)、大椎、关元;脾胃型取足三里、上巨虚、血海、合谷(均双)、中院、巨阙;血热型取曲池、合谷、三阴交(均双);血瘀型取委中、血海、隔俞(均双)。一般每半个月治疗1次。 6灸法 艾灶隔姜灸取穴:曲池、血海、三阴交、隔俞、百虫窝,均双。治疗方法:每穴3-7壮;每壮约黄豆大小;每日施灸1--2次;至症状完全消失而停止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症状消失后,仍多灸2--5次。 7刺血拔罐法取穴:大椎、肺俞、大肠俞,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中医注重防病及治未病,故对于荨麻疹特别强调饮食起居调摄。首先要查找过敏原,对于阳性检测结果的,要尽量避免接触这些致敏物质。注意冷热变换,适量衣被,避免直接风吹,勿潮湿,忌食生冷海鲜、油腻、辛辣刺激或坚硬不宜消化的食物,洗浴时水温要适宜,不要强力洗搓,洗后避免汗后当风。避免劳累,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重心理调护,避免精神刺激。

三甲
崔鸿峥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语音
中医认为荨麻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认为荨麻疹多跟风邪有关。
因为荨麻疹是反复发作,而且位置并不固定。今天起在腹部,明天就有可能起在胳膊,后天就有可能起在大腿。对于这种经常移动位置,而且伴有明显的瘙痒,这属于中医对风邪的定义。中医认为,风邪会善行而数变,而且益气养胃。我们的体表就是我们属于阳的位置,而且它位置不固定,非常像风
邪扇形的缩变所导致,所以治疗上一般都以祛风为主。而中医又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因此在治疗荨麻疹的时候,会加入一些活血止血的药物,增加血液运行。同时,祛风的药可以选择防风川芎等药物来行气祛风,导致风邪的排除。
三甲
王浩
中医儿科
主治医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语音
中医怎么治疗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团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连续发作6周以上称为慢性荨麻疹。引起荨麻疹的原因主要是花粉、烟尘、异味气体、尘螨、动物毛屑等。荨麻疹初起多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 中医认为风邪为荨麻疹的主要病因,因风邪善行数变,且为百病之长,易夹寒、热、湿等邪气侵入肌肤,与气血相搏,壅滞肌肤,发为荨麻疹。同时与环境及饮食不节有关系。病位在皮肤,与肺脾有关,营卫失调是其主要病机。中医的辩证治疗分型如下。1.风寒证,治疗以祛风散寒,益气健脾固表为方法,药用炙黄芪15g、防风10g、炒白术10g、麻黄6g、桂枝15g、赤芍12g、白芍12g、乌梅10g、五味子10g、甘草6g治疗。2.卫表不固证,治疗益气健脾,固表祛风为方法,可以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3.风热犯表证,治疗以辛凉透表,宣肺清热为方法,长用药物荆芥10g、牛蒡子10g、丹皮12g、生地12g、黄芩10g、薄荷6g、金银花6g、蝉衣6g、生甘草6g、防风12g、浮萍10g、银柴胡10g。4.血虚受风燥证,治疗以养血祛风,滋阴润燥为方法,可以用当归15g,川芎12g,荆芥10g,防风10g,熟地15g,白芍12g,何首乌10g,白蒺藜10g,甘草6g。此外这一类患者,平时要避免接触,容易引起本病的东西。
三甲
张永前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庆阳市人民医院
语音
荨麻疹中医分型及治法
荨麻疹经过中医辨证,通常分为四型。一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胃肠湿热证、血虚风燥证。
风寒束表证主要是以疏风、散寒、止痒为治疗原则,可以选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治疗。风热犯表证与疏风、清热、止痒为治则,多选用消风散加减进行治疗。胃肠湿热证,以疏风、解表、解热为治疗原则,方选防风通圣散加减。血虚风燥型以养血、祛风、润燥、止痒为治则,常用当归饮子加减,在临床上,各型之间可以相互穿插,以实际辩证为准,所以说荨麻疹,应该根据中医分类对症治疗,才能取得好效果。

孙树业
中医内科
主任医师
日照市妇幼保健院
语音
荨麻疹中医分为几种类型
荨麻疹中医分为三种类型:
一、风热犯表,表现为风团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伴发热,恶寒,咽喉肿痛,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治法上,疏风清热,选用消风散加减。
二、风寒束表,表现为风团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舌质淡,苔白,脉浮紧。治法上疏风散寒,选用桂枝汤或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
三、血虚风燥,表现为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月久,午后或夜间加剧,伴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沉细。治法上养血祛风润燥,选用当归饮子加减。
三甲
王威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吉林市化工医院
语音
荨麻疹中医看什么科
荨麻疹的患者应该到医院的皮肤科就诊。
荨麻疹是一种属于过敏性的皮肤病,常常往往有过敏体质,在接触到外界的过敏源之后,开始出现皮肤的红斑风团,伴有瘙痒。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荨麻疹的临床表现,出现了皮肤的风团,伴有瘙痒之后,要尽快到皮肤科就诊,我们可以通过筛查过敏源来确定,导致荨麻疹的病因。并且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尽可能的避免再次接触过敏源,除此之外,急性荨麻疹的患者也应该尽早的治疗,以免转变为慢性荨麻疹。首选的治疗药物是抗组胺药,也可以联合维生素类的药物以及钙剂来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
三甲
冯辉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语音
荨麻疹中医治疗方法
临床上对于荨麻疹的中医治疗多以寻找病因,去除病因,以中医的辨证论治为主,特殊类型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风寒束表证者多选用麻黄桂枝汤加减治疗,对于风热犯表者多选用清风散加减治疗,对于胃肠湿热者选用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疗,对于血虚风燥者多用当归饮子治疗,此外可结合中医外治法进行局部治疗,中药熏洗中药保留灌肠,以及结合常用的抗组胺药,对于特殊类型的荨麻疹,常选用抗五羟色胺抗、乙酰胆碱的抗阻按药,常与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联合应用,还可采取局部的针灸治疗。
三甲
叶振
中医外科
主治医师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语音